我的手机里接连收到一些贺年短信,有一些“恭贺新年”的简单祝福,还有的是精心设计的新年图片短信。但在那时,我仍身处12月31日的傍晚,地点是飘着小雪的维也纳。我来到这里,是为了聆听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。
至于为什么会来呢……具体原因以后可能会逐步公开。从去年春天开始,通过奥地利大使馆,我们收到了一项来自奥地利联邦工业院的提案:“是否能酿造一款听着‘奥地利人引以为豪的音乐’的獭祭,并在大阪世博会的奥地利馆中展示呢?”这是一项令人倍感荣幸的提议,我们当然欣然接受,并迅速展开了计划。4月份,为了洽谈相关事宜并向山口县政府致意,奥地利联邦工业院总裁哈拉尔德·马勒和奥地利驻日大使伊丽莎白·贝尔塔尼奥利等一行访问了獭祭的酒庄。
在那次会面中,我鼓起勇气试探性地问了一句:“我是维也纳爱乐的铁杆粉丝。多年来一直通过电视观看新年音乐会,但一直梦想能有朝一日亲耳聆听现场演奏。不知道能否有这个机会呢?”
令人欣喜若狂的是,奥地利方面的马勒总裁回答:“当然可以。”于是,就有了这次维也纳之旅。
首先,我前往巴黎,拜访了由雅尼克·阿莱诺与獭祭合作开设的餐厅“Le Izakaya Dassai”,在那停留了两晚后,再搭乘法航飞往维也纳。
2025年1月1日的清晨分外寒冷,上午11点15分,感动与幸福的时刻拉开了帷幕。即使通过电视或DVD观看都已是无与伦比的爱乐,此刻正在眼前演奏的感受更是无法用语言形容。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,为了争夺仅仅1700个座位(包括站票),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蜂拥而至。当然,没有门路是拿不到票的。票面价格虽然印着1200欧元,但那些通过黄牛购买高价转售门票的客人估计支付了1万欧元以上。
更特别的是,今年是约翰·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,而执棒的指挥里卡尔多·穆蒂已与维也纳爱乐合作超过50年,传言这是他最后一次指挥新年音乐会。对于聆听者和演奏者来说,这一年都格外特殊。
听着乐团的演奏,起初只是单纯地感叹“太棒了!!”,但渐渐地,我意识到:“这真是奥地利的瑰宝。”维也纳爱乐经历了拿破仑远征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那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风雨雨,在保持自主独立运营的同时,始终屹立于世界的顶峰。这种坚持与由此带来的实力绝非等闲之辈所能达到。
“欧美真好啊,有捐赠文化,国家保护也很到位;相比之下,日本却……”
一些所谓的日本音乐发烧友总是搬出“在美国如何如何”“在欧洲如何如何”,却不肯付出任何努力或创新。我真想让他们过来看看这支乐团。
在安可曲(今年幸有三首)中,听到第二首《蓝色多瑙河》的时候,我深刻感受到:“如此美妙的演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”,“更不用说,这支乐团的形成也不是偶然,更不是仅靠天赋便能实现的”,“正是这份不懈努力,使得维也纳爱乐成为不可撼动的存在”,“獭祭也应该如此”,“不,獭祭必须如此”,“我们的酒也必须让顾客感受到与此同样的感动。”
最近日本酒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成为世界遗产后,我的心情却有些复杂。那明明是前人努力与智慧的结晶,但不少人却只想着借助“世界遗产”的名号,推动最近不畅销的日本酒,这种过于功利的态度令人感到遗憾。而维也纳爱乐的卓越表现,也绝非仅仅安于传承传统所能达成。这让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,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先人的成就,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与创新,将我们的酒提升到更高的层次,带给顾客更多感动。至少,獭祭必须如此。
这个新年,我度过了无比美好的时光。
感谢大家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