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我在《Diamond Online》发表的文章引起了极大关注,甚至登上了 Yahoo 的首页! (一个庸俗的藏元因此欣喜若狂!)其实,我还特地去看了读者的留言区,结果不小心越看越入迷,甚至还发现「多样性 AI」选出的评论,于是阅读了许多留言。最近的 AI 演算法似乎会特意纳入少数反对意见,这点还挺有参考价值的。

大部分留言的意见大致是:「虽然有些地方看法不同,但整体来说没错吧。」不过,当然也有相当严厉的反对意见。大致可分成几类,例如单纯讨厌獭祭,带着「讨厌和尚就连袈裟也讨厌」的心态;或者自认为被归类为「处于弱势底层的 2 成」,因此愤愤不平地认为:「无视这 2 成人的立场实在令人无法接受!」甚至还有人说:「我不喝獭祭了!」这类充满敌意的留言。不过,撇开这些刻意讽刺的言论不谈,最多的反对意见还是针对我在文章中提到的「2:6:2 法则」。

其实,这种时候,企业经营者也许选择模棱两可、不会得罪任何人的发言会比较有利。但我仍然觉得,哪怕会引起反弹,也应该诚实表达我的想法。而我的想法为何?接下来,我想向各位说明。

「为什么当我们想要成就某件事时,獭祭的会长会如此重视争取前 2 成的支持?」

其实,这是因为对獭祭这样的「弱者」而言,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。你或许会问:「獭祭是弱者?」没错,獭祭是弱者。毕竟,我们是单枪匹马地挑战强大无比的葡萄酒与香槟联盟,从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甚至可以说是「超级」弱者。如果用司马辽太郎的语气来描述,这场挑战是「一个位于东方小岛、深山老林中的小酒藏,带着想哭的心情进行的极度认真的挑战」。

像我们这样的弱者,若要发起战斗,唯一的方法就是「这根手指,谁要来跟随?」(比喻以号召志同道合者的方式来行动)。历史上,织田信长曾在战况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今川义元的庞大军队。当时,他在黎明时分仅带着几名小姓从清洲城单骑出发,随后在路途中仅以追上的部下重新编组军队(也就是排除了对他批判的势力),然后突袭今川的大军。高杉晋作在长州藩内恭顺派占多数的情况下,仅凭少数奇兵队成员高喊战斗口号,最终导致长州藩的态度逆转,并在第二次长州征伐中击溃数十倍于己的幕府军队。

曾经有一位地方首长表示:「只要有一个人反对,就不会修建桥梁。」然而,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行政的极大停滞。再举一个更贴近我们行业的例子,过去酒造组合的事务局人员经常劝说:「酒藏之间应该团结合作。」但 50 年过去,整个业界的销售额却缩水至原来的五分之一。也就是说,当组织过于重视内部的和谐时,虽然内部压力可能减少,但整体却会逐渐衰退。从外部来看,美国的自由经济与近年日本政府主导的「有秩序的发展」所产生的对比,应该能说明这一点。

现在,獭祭的制造团队有 210 人,加上其他销售与管理部门的员工,整体已超过 300 人。当我思考这 300 多名员工的生活与未来时,我绝不会说出「我们必须等到所有人达成共识,直到最后一人也能接受,我们才行动」这种话。

最后,我只是一家中小企业的老板,而且已经 74 岁了。对于这个不足 300 人的组织来说,员工的年龄大多与我的子女、孙辈相仿,怎么可能不疼爱他们呢?我特别关心那些能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员工;相对而言,对前 2 成的优秀人才则要求更为严格。在獭祭,越是有能力的人,面对的挑战也越大。此外,那些目前处于后 2 成的员工,有时只是因为部门或工作内容的问题,一旦转换跑道,他们也可能突然变成优秀的人才。

然而,在阅读 AI 选出的评论时,我突然想到:「AI 不见得总是帮助人类往好的方向发展,或许它有时候也是扰乱人心的存在。」AI 也可能助长人类的愚蠢,这让我对未来感到一丝不安。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