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5日,日本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。我们的社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对此次注册成功以及创造这一文化的先人们表达了感激,同时也提出了颇为严格的评论:“我们不能只顾着高兴,今后也必须持续努力酿造更优秀的日本酒才行。”对此我深有同感。我们的酿酒不是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,而是为了让顾客能由衷地说一句“啊,真好喝!”。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只能依靠传统的名号而苟延残喘的传承产业。

同样地,正因为我们始终秉持着“希望顾客能每天过得更幸福”的理念,才催生了最近一周引发热议的“獭祭月面酿造计划”,我们称之为“獭祭MOON”计划。这一计划能发展到今天,得益于与三菱重工的合作,但最初的契机其实是来自名古屋的一家公司——高砂电气工业株式会社。

事情的开始时这样的,我在名古屋商工会议所进行演讲时,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社长向我提议的一个项目。一开始,他们的想法是“想在宇宙酿酒”。他们公司内部有一位热爱啤酒的工程师,尝试设计了一款超小型的啤酒酿造装置。于是,他们向几家大型啤酒制造商提议共同实验,但都遭到了拒绝。最后,他们想到或许粗心大意的“獭祭”会感兴趣,于是联系了我们。

最初,这个计划看起来仅仅是为了博人眼球和满足技术人员的好奇心,因此我并没有特别上心。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个计划其实源于那位工程师的信念——“即使是在月球的环境下,酿酒也是可能的”。

听到这里,我们决定与高砂电气工业共同尝试。从此,项目正式启动。据观察,最早在2040年,人类就有可能在月球上居住。而如果事真如此的话,从提升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,酒是不可或缺的。“仅仅为了生存而活下去是很辛苦的,也许獭祭能带来一些慰藉。”“而且,与在月球酿造葡萄酒相比,酿日本酒成本更低,因为葡萄酒需要携带葡萄汁,而日本酒只需将大米蒸熟、再通过干燥处理把重量降到极致之后自然负担会小很多。”再加上“月球上有水”,这使得计划具备可行性。

回公司后,我立马粗暴地将这个项目交给了入社仅两三年的植月负责。他虽然感到惊讶,但还是从零开始构思计划。一开始,他们计划通过在地球上制造失重状态进行实验。之后,他们与JAXA进行了接洽,并借助这一关系吸引了三菱重工的加入。此外,在名古屋爱知食品工业技术中心的协助下,针对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环境下的醪发酵促进与控制等问题,他们也取得了突破,最终实现了在国际空间站酿酒的实验。

最初,植月认为“既然要酿獭祭,质量也必须有保障”。对此,我却对他说“现在全力以赴进行发酵就好,质量是其次。”之类的完全不像是獭祭创始人会说的话。他听后苦笑,不过看来最近他学会了如何对付我,已经掌握了苦笑着应付我的技巧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与三菱重工展开了合作。作为日本宇宙技术的顶尖企业,三菱重工在技术上的支持为项目提供了巨大动力,我对此深表感激。然而遗憾的是,高砂电气工业的参与度逐渐减弱。不过,最近得知他们与“Yo-Ho Brewing”公司仍在进行啤酒酿造的联合研究。或许未来月球上不仅有日本酒,还能享用啤酒。而且这两者都是日本制造!

我们将这一在太空酿造的獭祭命名为“MOON”。明年,一套超微型日本酒酿造装置将被送往国际空间站进行发酵实验,发酵完成后返回地球。虽然不需要像传统酿酒那样进行搅拌作业,但仍需按下“搅拌按钮”,这将由宇航员完成。据JAXA透露,宇航员的时薪高达600万日元!所以,整个计划花费1亿4千万日元也不足为奇。

“獭祭MOON”最终可能会带回约200ml,其中100ml用于公司内部试饮与分析,剩下的100ml将以1亿日元的价格出售,收益将全额捐赠给日本的宇宙开发项目。这将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酒。

媒体对此的评价总体上较为积极。“笑死了!不满足于开拓海外市场,现在竟然进军到了宇宙!”还有人说,“与上周的低迷情绪相比,这完全是180度的大逆转。”或许我们有为日本的黎明增添了一丝光亮吧。顺便一提,发酵所用的水并非国际空间站的循环水,而是来自地球的水,请大家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