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獺祭About
在獺祭完成以前
釀造過程
洗米
酒米會先經過長達 144 個小時的研磨之後再被送至酒藏。由於研磨過程產生的摩擦熱會導致米中水分的大量喪失,為了使含水量恢復到其原始值,會將酒米存放一個月以上的時間,爾後才正式進入洗米的工程。必須將洗米後的酒米含水量控制在 0.3% 以下的精確度,酒米全數使用通常僅用於大吟釀的技術來進行手工洗滌,這是一段耗時費力的過程。如果用機器洗米的話,只需三分之一的人力、六分之一的時間便可完成,但就算是最新型的機器設備也無法將含水量掌控到如此精密的水準,因此旭酒造選擇用人工手洗。
蒸米
適合發酵的酒米需要在 45 天的長時間發酵過程中保持其酶促反應的能力,因此必須將米粒蒸成外硬內柔軟的狀態。為了做到這一點,使用日式傳統釜鍋就十分重要。雖然過程中無法避免將酒米撒入鍋中、從鍋內將酒米取出等勞動密集的工作,但這仍是至今獲得理想米粒的最佳方法。
製麴
在釀造過程中,麴承擔著最重要的任務。負責確保在過程中持續供給酵母菌適量的葡萄糖,以及控制發酵速度的快慢。自古以來便有「一麴二酛」的說法 ,可見其重要性。為了製作出最好的麴,經驗豐富、技術嫻熟的職人至關重要。他必須了解米的總體狀況,透過職人之手巧妙地操作,時而細膩,時而激烈。這部分機器無法取代人類,無法處理人們經由經驗和五官感知得到的訊息,因此製麴為全人工製作,不使用任何機器。且因為麴菌為生物,在兩天半的製麴過程裡,必須日以繼夜的持續作業,無論夜半或是拂曉,操作人員的戒慎感是不能消失的。在旭酒造會有四名人員輪班負責此工程,若您造訪酒藏,可能會看見紅著眼睛通宵未眠的人員呢。
發酵
如果將洗米和製麴比喻成小提琴和鋼琴,那麼負責發酵的人就是指揮家,負責交織出釀造過程的高峰期。在旭酒造,所有的醪都和參加評鑑的參賽酒一樣,採取低溫長時間發酵法。我們用的溫度,也就是酵母的最低發酵溫度是從 5℃ 開始,在長達 45 天的發酵過程中,我們不以安全或方便管理的理由去選擇較高的溫度,而是以 0.1 度的精密度進行控溫。一般而言,用電腦來控溫會相對輕鬆,但是我們要求的精密度是機器無法達到的。因此我們將發酵室全年定溫在 5℃ 並搭配人工攪拌,來平衡發酵的自然熱度。這是非常花費成本和時間的原始作法,但為了製作出最好的獺祭,這樣的精確控溫是必不可少的。
上槽
一位著名的教授曾經說道:「清酒的品質是由最初的洗米和最後的上槽來決定的。」由於這位教授周圍只會圍繞著頂尖的杜氏(即釀酒師)和技術人員,因此一般受到重視的步驟(例如製麴和發酵)中表現出色是很自然的。無論如何如教授所言,最終清酒的質量,壓榨和過濾具一定程度的影響力。旭酒造是日本第一家擁有遠心分離機的公司,由於是在無加壓的狀態下將酒醪分離,能夠充分傳遞純米大吟釀的芬芳和纖細口感。當然也是有缺點,無加壓導致良品率低,成本負擔自然不在話下。機器本身的價格就非常高昂,以及身為全日本第一名引進的公司,我們必須面對並解決初期的機器設備問題。即便如此,為了最高品質,我們仍毅然決然地將其引進。
裝瓶
裝瓶這個步驟對於釀造好酒的影響應該不大吧?不,這裡很重要呢。這也是許多杜氏精心釀造卻前功盡棄的步驟。在旭酒造,我們讓酒自然而然變得更甜。也就是說將上槽後的酒不經過活性碳過濾直接裝瓶,酒中殘留的酶將糊精轉化為葡萄糖,使得甜度變得更加明顯。並不是活性碳過濾不好,而是釀出需經過活性碳過濾的酒,就不是一件好事。將獺祭裝瓶冷卻後,將其在巴氏殺菌機器中加熱至 65℃,封蓋後再急速降溫至 20℃。一般將生酒用隔水加熱的方式升溫到 65℃ 來殺菌,不但簡單且成本低。但再裝瓶前加熱會造成香氣流失。旭酒造的冷瓶裝法是在冷卻狀態下裝瓶,因此能保留住香氣。另外,溫度在 36℃ 左右會降低清酒品質,因此我們使用急速冷卻方式來保持其品質。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將努力做出的最佳口感能維持住。在獺祭裝瓶後,會放置於冷藏空間等待酒質恢復再前往各位消費者的手中。
旭酒造的釀造
旭酒造所擁有的釀造技術可能會被機器取代,但為了實現我們所要求的精確度和品質,將需要價格如天文數字的機器。我們願意不計代價,使用最好的技術來成就我們的理想。但是如果沒有堅持製作好酒的意志,沒有明白此重要性的團隊,那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旭酒造的全體皆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,為了釀出最好的酒為宗旨而努力不惜。
製作團隊
在旭酒造,沒有一般常見的杜氏和藏人,是由我們長年相互扶持的員工進行釀酒。平均年齡很年輕所以常會被擔心經驗不足,尤其旭酒造只生產純米大吟釀。所以我對年輕社員們說過:「你們雖然很年輕,但你們在一年之內釀造了,一般需要十年才能累積的純米大吟釀釀造數量,所以沒有經驗不足的問題。」缺乏釀造一般酒的經驗所以可能會不擅長,但是關於純米大吟釀,即使與資深大師相比,他們也是首屈一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