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5日,日本酒成功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。在媒體採訪中,我們的社長表示,他不僅感謝這項登錄以及為此奠定基礎的前輩們,還提出「不能只是高興,還要繼續努力釀造更出色的酒」,稍顯嚴肅的評論,我對此深表認同。我們的釀酒並非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,而是為了顧客能由衷地說一句「啊,真好喝」。不能變成只依附於傳統的傳承產業。

同樣地,這份「希望能讓顧客的每一天都更加幸福」的心意,正是支撐最近一週轟動社會的「獺祭月面釀造計劃」,也就是「獺祭MOON」的基礎。這個計劃能走到今天,是因為與三菱重工的合作,但最初啟發我們的是名古屋的高砂電氣工業公司。

這一切始於我在名古屋商工會議所演講時,該公司的會長向我提出的提案。當時,他談到「想在太空中釀酒」。據說,他們公司有一位熱愛啤酒的技術人員,設計了一個超小型的啤酒製造設備,並試圖邀請幾家大型啤酒公司共同實驗,但結果不出意料地被拒絕了。於是,他們覺得也許像我們這樣的「愛冒險的獺祭」會感興趣,便向我們提出合作邀請。

起初,這看似只是一個話題性與技術人員好奇心驅使的計劃,我並不太熱衷。但深入了解後發現,這其實是那位技術人員基於「在月球的環境下釀酒並非不可能」的信念而誕生的計劃。

得知這一點後,我們決定與高砂電氣聯手嘗試。根據預測,最早到2040年,人類就能在月球上居住。如果屆時能改善「生活品質」,酒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因為單純的生存對人類而言是很艱難的,而獺祭可以在這方面作出貢獻。此外,若在月球釀造葡萄酒,必須將葡萄汁運送過去,成本極高;相比之下,釀造清酒只需將米蒸熟後乾燥至極輕重量即可,運輸負擔較小,何況月球還有水源可利用。

回到公司後,我便大膽任命剛入社兩年的植月君為此計劃的負責人。他當時十分驚訝,但仍從零開始規劃,原本打算先在地球上創造無重力狀態進行實驗。然而,隨著與JAXA(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)的洽談,以及三菱重工的參與,我們進一步實現了模擬月球六分之一重力環境下的醪發酵控制實驗,並借助名古屋愛知食品工業技術中心的力量,最終成功達成在國際太空站釀酒的計劃。

起初,植月君說:「既然是獺祭釀造,品質也應該有所保證吧?」我卻語出驚人地說:「現在什麼都不重要,發酵成功才是首要任務,品質暫時放一邊。」這完全不像獺祭藏元該說的話,他聽後只是苦笑。(看來他最近似乎掌握了如何應對會長的「訣竅」,能以苦笑帶過了。)

在此過程中,三菱重工的合作對我們幫助良多。作為日本宇宙技術的先鋒企業,他們提供了技術支持,使計劃得以推進,為此我們深感感激。但令人遺憾的是,高砂電氣的參與度逐漸減少。不過,最近聽說他們仍未放棄啤酒釀造,或許將來在月球上能同時享受日本酒與啤酒,這可真是日本引以為傲的成就!

釀造完成的獺祭將命名為「MOON」。預計明年,極小型的清酒釀造設備將送往國際太空站,完成發酵後再返回地球。雖然不像傳統釀酒那樣需要「攪拌」,但仍需按下攪拌裝置的按鈕,而這項任務將由宇航員完成。據JAXA透露,宇航員的工作時薪為600萬日圓!因此,整個計劃的花費高達14億日圓,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
關於「獺祭MOON」,返回地球的酒量約為200毫升,其中100毫升將留作內部試飲與分析,其餘100毫升則以1億日圓出售,銷售所得將全數捐贈給日本的宇宙開發事業。(這大概會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酒類吧。)

媒體對此的報導大致持正面態度,有評論說:「海外發展已經不夠滿足了嗎?居然進軍宇宙,真是讓人忍不住笑出聲來。」也有人提到:「這與上週的消沉截然不同,迎來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週日。」或許我們讓日本的早晨稍微明亮了一些吧。順便提一下,釀造時使用的水並非太空站的循環水,而是來自地球的水,請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