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我在《Diamond Online》發表的文章引起了極大關注,甚至登上了 Yahoo 的首頁!(一個庸俗的藏元因此欣喜若狂!)其實,我還特地去看了讀者的留言區,結果不小心越看越入迷,甚至還發現「多樣性 AI」選出的評論,於是閱讀了許多留言。最近的 AI 演算法似乎會特意納入少數反對意見,這點還挺有參考價值的。
大部分留言的意見大致是:「雖然有些地方看法不同,但整體來說沒錯吧。」不過,當然也有相當嚴厲的反對意見。大致可分成幾類,例如單純討厭獺祭,帶著「討厭和尚就連袈裟也討厭」的心態;或者自認為被歸類為「處於弱勢底層的 2 成」,因此憤憤不平地認為:「無視這 2 成人的立場實在令人無法接受!」甚至還有人說:「我不喝獺祭了!」這類充滿敵意的留言。不過,撇開這些刻意諷刺的言論不談,最多的反對意見還是針對我在文章中提到的「2:6:2 法則」。
其實,這種時候,企業經營者也許選擇模稜兩可、不會得罪任何人的發言會比較有利。但我仍然覺得,哪怕會引起反彈,也應該誠實表達我的想法。而我的想法為何?接下來,我想向各位說明。
「為什麼當我們想要成就某件事時,獺祭的會長會如此重視爭取前 2 成的支持?」
其實,這是因為對獺祭這樣的「弱者」而言,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。你或許會問:「獺祭是弱者?」沒錯,獺祭是弱者。畢竟,我們是單槍匹馬地挑戰強大無比的葡萄酒與香檳聯盟,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們甚至可以說是「超級」弱者。如果用司馬遼太郎的語氣來描述,這場挑戰是「一個位於東方小島、深山老林中的小酒藏,帶著想哭的心情進行的極度認真的挑戰」。
像我們這樣的弱者,若要發起戰鬥,唯一的方法就是「這根手指,誰要來跟隨?」(比喻以號召志同道合者的方式來行動)。歷史上,織田信長曾在戰況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擊敗今川義元的龐大軍隊。當時,他在黎明時分僅帶著幾名小姓從清洲城單騎出發,隨後在路途中僅以追上的部下重新編組軍隊(也就是排除了對他批判的勢力),然後突襲今川的大軍。高杉晉作在長州藩內恭順派佔多數的情況下,僅憑少數奇兵隊成員高喊戰鬥口號,最終導致長州藩的態度逆轉,並在第二次長州征伐中擊潰數十倍於己的幕府軍隊。
曾經有一位地方首長表示:「只要有一個人反對,就不會修建橋樑。」然而,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行政的極大停滯。再舉一個更貼近我們行業的例子,過去酒造組合的事務局人員經常勸說:「酒藏之間應該團結合作。」但 50 年過去,整個業界的銷售額卻縮水至原來的五分之一。也就是說,當組織過於重視內部的和諧時,雖然內部壓力可能減少,但整體卻會逐漸衰退。從外部來看,美國的自由經濟與近年日本政府主導的「有秩序的發展」所產生的對比,應該能說明這一點。
現在,獺祭的製造團隊有 210 人,加上其他銷售與管理部門的員工,整體已超過 300 人。當我思考這 300 多名員工的生活與未來時,我絕不會說出「我們必須等到所有人達成共識,直到最後一人也能接受,我們才行動」這種話。
最後,我只是一家中小企業的老闆,而且已經 74 歲了。對於這個不足 300 人的組織來說,員工的年齡大多與我的子女、孫輩相仿,怎麼可能不疼愛他們呢?我特別關心那些能力尚未發揮出來的員工;相對而言,對前 2 成的優秀人才則要求更為嚴格。在獺祭,越是有能力的人,面對的挑戰也越大。此外,那些目前處於後 2 成的員工,有時只是因為部門或工作內容的問題,一旦轉換跑道,他們也可能突然變成優秀的人才。
然而,在閱讀 AI 選出的評論時,我突然想到:「AI 不見得總是幫助人類往好的方向發展,或許它有時候也是擾亂人心的存在。」AI 也可能助長人類的愚蠢,這讓我對未來感到一絲不安。」